找到相关内容93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典中“唯”的二类否定意义对中国佛学研究的提示

    nimitta ) 的生起。复次,进而应[令心于相]专念、寻、伺。若能如是, 则次第抑制诸盖, 静止诸烦恼, 依(upacara-samadhi) 而等持其心, 生起“似”相(patibhaga...对于此一阶段,似乎并未赋予特定的名称。3.然后,必须对于此“取相”专念、寻、伺。随著其练习, 次第地抑制诸盖, 静止诸烦恼, 依 (upacara-samadhi) 而心得等持时(所现)之影像,...

    惠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1846243.html
  • 〈聲聞地〉中「唯」之用例考察

    尋、伺。若能如是 , 則次第抑制諸蓋, 靜止諸煩惱, 依 (upacara-samadhi) 而等持其心, 生起「似」相 ... 練習, 次第地抑制諸蓋, 靜止諸煩惱, 依 (upacara-samadhi) 而心得等持時(所現)之影像,稱為「似 相」( patibhaga-...

    釋惠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5746299.html
  • 《清净道论》的修观次第与顿现观

    而观,特别重视禅定基础。(samAdhi等持)分为两种:一、三界内的善心一境性的世间,及二、与圣道相应的一境性的出世间。此世间又分为「」(upacAra)与「安止」(appanA)两种。是安止前分的一境性,证得色界初禅以上,至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定为安止。因此,《清净道论》说:「在这里(的)包括两种,即从与安止。」  「刹那」(khaNika-samAdhi)一词...

    释开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0749477.html
  • 《声闻地》中“唯”之用例考察

    、寻、伺。若能如是  , 则次第抑制诸盖, 静止诸烦恼, 依  (upacara-samadhi) 而等持其心, 生起「似」相  (patibhaga-nimitta)。  其次...并未赋予特定的名称。  (3)然后,必须对于此「取相」专念、寻、伺。 随着其  练习, 次第地抑制诸盖, 静止诸烦恼, 依  (upacara-samadhi) 而心得等持时(所现)之影像,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670853.html
  • 小乘

    方便。以断烦恼而言,是以镇伏断而断烦恼,如以初的等而伏断烦恼。以对治法门而言,是用来对治缠的。以杂染的净化而言,是用来净化爱杂染的。以证果的原因而言,是阿那含果的原因,因为证阿那含果的...和共为此   b.无寻唯伺:第二禅定为此(因此中他仅见寻的过患而不见伺的过患,但求断寻而超越初禅者)   c.无寻无伺:以达三禅的一境性为此。   1.喜俱:于四种法中的初二...

    圆慈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5041706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《佛法概论》听课笔记第八讲

    、安止、四禅八、九次第等类别。   安止:又称为根本。心达到一境性,禅支现前、具足并能很好的保持。   :接近安止,但没有达到安止,禅支现前但不显著、不稳定。   四...沙弥、沙弥尼。   C、众法忏   对出家众来说,对于有些中罪,需要对四位以上的戒行清净比丘忏悔罪业。   2、学   在戒行清净的基础上修定,在持戒的基础上收摄身心,使心保持一境性。   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4777151.html
  • 修习之法·选释之二

    一样的值得供养。又因他的心向佛地,纵有关於犯罪的对象现,前他亦能如见师(佛)而生惭愧。他虽然不能达上位(以上),但来世亦得善趣。【未完待续】   【注释】   1、见巴利文学会版《杂部经》第五集第...的得安,则亦得生起身心二乐;有乐者以佛德为所缘而得心(心一境性);在这样的一刹那中生起了五禅支。因为佛德甚深或因倾向於种种佛德的随念,故不证安止,只得行禅()。此禅是依於随念佛德而生起,故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4538915.html
  • 林崇安:禪修問答

    初靜慮分所攝勝三摩地以為依止;增上慧增上力故,得法住智及涅槃智。用此二智以為依止,……令心解脫一切煩惱,得阿羅漢,成慧解脫。  由此可以看出,走慧解脫者的路線,最少要修到初禪之前的「」,此又稱「未至」,南傳佛教稱之為「」,有時稱之為「剎那」。南傳將慧解脫者又稱為「純觀行者」   7問:俱分解脫者要有何種程度的呢?  答:俱分解脫者沒有障,以奢摩他修成四禪八的根本,並能入「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0640562.html
  • 戒随念

    可能为任何人所责难说:“这是你于诸戒中的过失",所以说“无所触"。能念与安止,或道与果生起,故名“令起于"。   (...因倾向于种种戒德的随念,故不证安止,只得之禅定。此禅定是依于随念戒德而生起的,故称“戒随念"。   其次勤于戒随念的比丘,尊敬顺从于戒学,与具戒者同样的生活,殷勤不放逸,...

    圆慈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5041705.html
  • 止与观:大师们怎么说?(下)

    。毕竟佛陀不希望我们去“数他人的牛”,而是去计数我们自己的,亲自藉由修行去领悟结果。伟大的导师们太了解有各种著手的方法。他们引导我们远离无用的诤论,总是鼓励我们实修,净化我们的心。内观或奢摩他,刹那或安止──他们都是有根据的,也许阿姜查诠释得最好,他说:“这些日子人们执著在文字上,他们称他们的修习叫内观,叫奢摩他,在此是被瞧不起的,或者他们称他们的修习是奢摩他,在修内观之前必需先修奢摩...

    Ven. Visuddhacara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248835.html